2020/7/15
大海、河流等的金屬污染物有機會被魚類等水產吸入,積聚在體內,並透過食物鏈由細小的水產傳至較大型的水產。因此,體型較大的捕獵性魚類體內的金屬污染物含量一般較體型小的魚類高。當人類食用了該些魚類,金屬污染物亦會在體內累積,有可能危害健康。 砷: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把砷及無機砷列為第1組物質,即「令人類患癌」。無機砷對人類的毒性比較大,長期攝入可引致神經和心血管等疾病。 汞:俗稱水銀,有汞金屬(元素)、無機汞和有機汞三種形態。甲基汞是有機汞最常見的形態,亦是毒性 最 強的汞形態,可損害人體的神經系統。大量攝取甲基汞可影響胎兒的神經系統發育,也可造成幼童智力下降。捕獵性魚類(包括吞拿魚)的汞含量一般較高,育齡婦女應避免進食該等魚類。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在《孕婦、計劃懷孕的婦女和幼童進食魚類建議》中提出,某些魚類包括長鰭吞拿魚(albacoretuna,又稱white tuna)和黃鰭吞拿魚(yellowfin tuna)的甲基汞的風險超過其含有的奧米加-3脂肪酸(DHA和EPA)的益處。 鎘:世界衞生組織(世衞)認為鎘是10種引起重大公共衞生關注的化學品之一。攝入過量鎘可使人慢性中毒,或會造成不能逆轉的腎功能障礙。 鉛:會在體內積聚,成年人如長期攝入鉛,可能導致生殖系統、免疫系統和腎臟受 損。兒童如果長期攝入鉛,可引致神經系統受損和智力下降。因此,糧農組織/世界衞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The Joint FAO/WHO Expert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JECFA,下稱專家委員會)認為不應為鉛訂立安全攝入量,消費者應盡量避免攝入
Comments